应该让高雅音乐渗入生活

2018-04-16 00:18:46
   在中国音乐市场的发展变化中,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走着完全不同的路。流行音乐从港台到大陆,很是火爆了一阵,至今仍占据着乐坛的半壁江山。而古典音乐从若干年前的被“冷落”,变得越来越受人“待见”。被称为“高雅艺术”的欧美古典音乐,不仅从象牙塔中走了下来,而且一路走俏,拥有了越来越大的听众群和市场。尤其在近年来的北京音乐市场中,古典音乐竟红红火火地走过了一年又一年。这种场面的出现,在一般人看来多少会有点意外,而对于几位“业内人士”而言,却是水到渠成。
 
 
  系列广播节目打开了听众与古典音乐的沟通之门
 
  据了解,北京的几大音乐演出场所,如国家大剧院、中山音乐堂、北京音乐厅、保利剧院等,其音乐会的演出档期几乎都排得很满。而且,每逢有大师登台、名团来访,总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
 
  要追寻西方古典音乐近年的“涨势”之源,恐怕绕不开北京音乐台为之所做的努力。近日,记者采访了知名音乐栏目《发烧门诊部》最早的主持人兼创办者陈小斌。他介绍说,1993年1月23日,是北京音乐台(现在也称为北京音乐广播)诞生的日子。同年5月,他和几位同行,本着破除人们对古典音乐的神秘感,让普通听众以平常心走进古典音乐世界的想法,开设了《发烧门诊部》节目。节目的宗旨是: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在手法上,他们以音乐和音响为核心,用唱片和音乐器材使用知识为传播的切入点,很快迎合了受众和市场需求,得到了听众与社会的认可,成为当时北京音乐广播高收听率的节目之一。同时,为了配合节目对古典音乐和音响科学知识的普及,栏目组走进党政机关、大专院校举办了多场“音响视听会”。
 
  在得到了听众的一致好评及市场的肯定后,北京音乐台趁热打铁,相继开播了《星期音乐会》《迷人的歌剧》《古典也流行》等各具特色的节目,一波又一波的古典音乐潮也随之风起云涌。许多人开始逐渐接触并爱上了古典音乐,并成为今天古典音乐市场消费的主流人群。
 
  举办国际音乐节让古典音乐走进市场
 
  曾几何时,不少人担忧:诞生在几百年前的古典音乐,能否让现代人接受和喜爱?其实,有不少人还没有接触到古典音乐,就因其“严肃”、“高雅”敬而远之了。而今,当越来越多的观众亲临现场聆听古典音乐时,记者不禁想到历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举办为古典音乐“走下神坛”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1998年10月,在北京音乐台的推动和组织下,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隆重开幕。它开创了在国内举办和世界接轨的国际化高水平音乐节的先河,国内喜爱音乐的人们终于有机会在家门口欣赏到国外一流的音乐艺术表演。可以说,每年的国际音乐节,都培育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欣赏水平的音乐观众。值得一提的是,在2005年的音乐节上,演出了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这部作品分4天演出,总时间超过15个小时,是一部古典音乐的鸿篇巨制。演出之前有人担心,即便在音乐发达的国家,对这样高深的作品,能够接受和欣赏的也是少数人,而在中国能有多少“知音”呢?可是,后来的演出盛况,让主办者都感到惊讶,竟然有如此多观众完整观赏了这部世界歌剧史上的巨著,而且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对表演者的鉴赏,都达到了一定水准。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古典音乐并不神秘,它的很多元素就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二是中国有高素质的音乐观众,他们将缔造宽广的音乐市场。
 
  高品质的音乐是文化中心的标志之一
 
  2007年12月,随着国家大剧院的落成并投入使用,京城的古典音乐演出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让更多观众从广播中了解大剧院、欣赏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节目,北京音乐台与国家大剧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国家大剧院》节目应运而生。这档节目以密切快捷的信息传递和媒体运营,让国家大剧院大量优秀的演出资源得到良好的市场反馈。如今,一系列国际高水平的音乐活动和演出,不断通过北京音乐台的电波走进了千家万户,与此同时,中国的音乐市场也日臻成熟。
 
  然而,请进来与走出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音乐广播的另一重要举措是首次成功转播了萨尔茨堡音乐节的演出。这是一次克服了重重技术难关的越洋转播,让中国的乐迷同步欣赏了世界最高水准的古典音乐演出。当时的转播非常轰动,听众反映,这跟平时听唱片的感觉完全不同,就像是身临其境、非常激动。有了这次转播的成功,跨出国门的音乐步履愈发坚定。此后,又首次转播了布拉格之春音乐节、德国柏林森林音乐会等国际知名音乐会。这些转播节目不仅赢得了市场,还培养了音乐爱好者和鉴赏者。
 
  经过几年的发展与积累,北京音乐台的编导们将越来越丰富的世界古典音乐带给了国内听众,让古典音乐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对此,北京音乐台台长张勤告诉记者,高雅的古典音乐,其实最终仍然要融入我们的生活。作为国际大都市,作为中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北京一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文化生活,音乐的发展与繁荣就是标志之一。张勤说,虽然我们的音乐创作还有待改善,严肃音乐中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还需进一步探索,流行音乐的创作和日、韩等国也有差距,但我们的音乐空间是巨大的。为此,付出的一切努力都会有意义。 (文艺报/余义林)
 

© 2006-2023 深圳市阿太琴行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2134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学琴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租琴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