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我们的微信平台
从2018年线上微课的策划准备,到2019年大力延请名师致力音乐普及教育,如今我们已经有三十余套课程在荔枝微课平台的主页“橄榄音乐课堂”在线售卖,以及上百余场的线上视频/音频直播在小鹅通“橄榄课堂”播出,这极大地协助了琴童、家长与音乐老师更好地遨游于经典音乐的海洋。
在不断地前进摸索,不断会面音乐家和名师们的过程中,一个想法在心中不断萦绕:既然我们有这样的优质内容,为什么不出本钢琴教育杂志系统性地梳理钢琴启蒙&初阶教育呢?
一是为了继续在教育领域不断深耕,希望我们这些优质的内容能惠及更多的琴童家长和老师。
二是提供了一个文字可以传情达意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阅读不会受到弹窗消息的影响,阅读也可以真正成为信息获取的渠道。
下定决心后,我们马上着手搭框架、联系音乐家和老师、联系出版社,不断打磨内容,最终这本杂志呈现在了诸位的眼前。
如果各位琴童家长和老师在这本杂志中得到了新的启迪,或者为你打开了钢琴教育的一扇门,那么我们便也心满意足了。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本mook都说了些什么?
孩子学琴,家长经常会问老师...
Q:孩子到底啥时候开始学音乐呢?三四岁太早?但是这时候的小朋友已经开始蹦蹦跳跳,随着旋律自由律动了,学钢琴正合适吧?
Q:孩子弹琴只学了技术,音阶弹得贼溜,但是乐曲却弹得和枯燥的练习曲似的?
Q:中国琴童,如何平衡技术与音乐?还是说,技术和音乐不可分割?
Q:家长作为孩子学琴的重要一环,能不能够助力一把,帮助孩子全方面地学习音乐?
孩子老师换了又换,找老师这一环,真的是把爸妈愁死了!中国的音乐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里迅速扩大。孩子们可以找到的老师,看着挺多的,其实呢?
真正的好老师,您会辨别吗?
音乐学院的老师好还是国外毕业回来的老师好?
教育系和表演系的区别在哪里?
数十位一线名家,诚意给上答案。您的孩子,您来对号入座。
钢琴教育问何人借智?
向知名钢琴家借
向他们的虎爸狼妈借
橄榄古典音乐团队这次采访了数位顶级钢琴家,郎朗、陈萨、张昊辰、陈宏宽...作为中国式钢琴教育的成功案例,这些钢琴大师,对于音乐,对于练琴,对于演奏,对于成长,都道出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那这些钢琴家的爸妈呢?能培养出这样的孩子,自己一定也有很多话想说吧。虎爸狼妈们,我们近距离地和他们谈了一次心,听他们说一说,学习音乐,练习钢琴的点点滴滴。
启蒙,考级,陪练,教材...
问题那么多,我们一个一个来
从学琴的第一课开始,家长们就被无数的问题包裹,查一查资料,看一看知乎,更是被一些专业的术语和词汇搞得云里雾里。
高抬指我们到底练不练?老师让练,我看了看别人的教学视频和微信文章又觉得还是不练好;能够选择的考级系统那么多,是花银子报考英皇呢还是心满意足地报考国内的体系?
专题板块,我们对症下药,家长的问题,每一个老师都在用心解答。一线名师,美国教育专家伊莲娜戈林,著名钢琴家,音乐世家出身鲍释贤老师等等,都将出现在本专题,为您答疑解惑。
要不要让孩子
参加钢琴比赛?
大赛评委是怎么看待比赛的?柴赛总监又是怎么看待古典音乐比赛存在的原因和意义的?
在这部分中这些有着深厚教学经验、演奏经验、比赛指导和监管经验的演奏家、老师、艺术管理者们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老师的老师的老师的老师,
你知道是谁吗?
绚烂的钢琴世界,世纪更迭的钢琴学派,老师的老师,我想知道你是谁?
这一板块的重点是钢琴学派的谱系,庞大的教学网络,你知道车尔尼和李斯特的徒子徒孙都有谁吗?
现在国内外鼎鼎大名的钢琴家们,都是承接了谁的衣钵?
不光如此,这个板块还深入剖析了李斯特和肖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成就,两位大钢琴家,大作曲家,都将展示出他们教学的一面。
在设计方面,特意做成长拉页的形式,方便大家查看。
此外,在非典型阅读的版块,我们以轻松但不失条理的理念为大家呈现与钢琴相关的那些事:有哪些好看的音乐电影、动画、纪录片、短片?在音乐会上又有哪些创新之举?这些都会在这里找到。
本文摘自公众号“橄榄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