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钢琴老师替家长背的锅

2017-05-23 08:28:46
家长常言,“学琴不为功名,只为培养孩子兴趣提升孩子气质”。

每每新生报名,老师们也都会听到家长的这样一句话,

“就是不知道我家孩子是不是学琴这块料,能不能坚持。”

殊不知,父母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学琴道路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孩子在琴键上的表现

背后的家庭教育

 

回课时不自信

 

有一个要求苛刻的家长

(干涉型家庭教育)

 

练琴时极不自觉

 

有一个喜欢打骂的家长

(干涉型家庭教育)

 

上课时对老师发脾气

有一个脾气不好的家长,喜欢用“发脾气”这种不良沟通方式与人沟通

(干涉型或暴力型家庭)

 

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

 

有一个习惯溺爱的家长

(溺爱型或放任型家庭)

 

上课十分拘束

喜欢板着脸

 

夫妻不和 或 父母与孩子关系紧张

(暴力型或干涉型家庭)

 

学琴不求上进

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或父母对自己要求过低

(放任型或干涉型家庭)

 

上课时表现良好

回家后散漫无规

 

有一个阳奉阴违的家长

(放任型家庭)

 

 

中国式家庭=缺席的父亲+焦虑的母亲+有问题的孩子

 

如果将“中国式家庭”延伸为“中国式家庭教育(练琴)”,我们就可以很容易明白,为何如今琴童的学琴道路如此坎坷——家长一方面总是习惯性缺席孩子的教育(钢琴陪练),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些都应由老师负责;家长另一方面又总是习惯性焦虑孩子的成绩(练琴效果),不但质疑教学质量还会指责孩子的学习态度。这样一来,使孩子在成长(学琴)过程中一度问题重重,面临失控。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相爱,最好的家庭关爱是父母的陪伴。


© 2006-2023 深圳市阿太琴行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2134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学琴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租琴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