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钢琴的几碗毒鸡汤,你还在给孩子喝吗?

2019-04-25 17:40:27
生活中很多的励志教育其实是不折不扣的毒鸡汤。这类毒鸡汤普遍的相似之处是观点带有明显导向性,以偏概全的教育理念看似能量满满却误导了很多家长。
 
 
 
不少家长一定见过“快乐教育等于听之任之”、“兴趣是孩子的唯一老师”,“取得十级证书就等于学琴功成名就”等鸡汤文章。其中一部分家长认为这些文章充满正能量。因此,他们将这类文章的教育理念不加分辨的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本以为这样的教育可以锦上添花,殊不知这是雪上加霜。
 
下面就来看看朋友圈内流行的那些毒鸡汤,家长们都给孩子喝了多少?
 
1、快乐教育等于听之任之
 
很多鸡汤文都会提到关于“快乐教育”这一概念,即向家长灌输完全放任孩子、给孩子开心快乐的童年等错误思想,让很多家长对于“快乐教育”产生很多的误区。
 
关于“快乐教育”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他在著作《Essays on Education and Kindred Subjects》(《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写道:“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但这里的“快乐”并不代表家长对孩子要完全听之任之,让孩子随意成长。
 
教育本来是一件高尚的事情,而学习又是一份需要吃苦的事情,毕竟天上不会无缘无故的掉馅饼,只有通过个人的努力和钻研方能收获成功果实。
 
正如学琴,如果没有台下寂寞孤独的训练,又怎么能换来台上精彩的演奏瞬间呢?也许看过很多关于所谓“快乐教育”文章的家长们会认为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辛苦练琴,这是对(他)她童年的扼杀。但当孩子通过演奏魅力赢得他人的赞赏并养成持之以恒的品质时,家长们还会担心孩子不快乐吗?
 
曾有家长这样说过这样一句话,“今天在琴房逼着孩子练了三个多小时的钢琴,孩子哭了好几次,五岁半男孩,最终也坚持到底了,练完后笑了。有时候坚持比什么都重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能力,方可在长大后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不是随遇而安。”
 
因此,家长不应该被所谓的“快乐教育”蒙蔽双眼,错过了孩子学习的最佳时期。作为家长,在孩子没有判别能力的时候,应该多给予建议和引导,让孩子懂得学习的意义。
 
 
2、兴趣是孩子的唯一老师
 
很多家长还经常会喝这样的一碗鸡汤,兴趣是孩子的唯一老师。事实上,真的这样吗?其实不然。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一些孩子因为一时兴致让他(她)对某种事物充满兴趣,但有了兴趣也不一定能让他(她)对该事物一直充满激情。
 
朋友阿美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她的孩子看到武侠片中的功夫很威武,就信誓旦旦的说要学习武术,当阿美给孩子报了武术兴趣班之后,孩子没学多久就开始喊累,放弃了学习。
 
郎朗回忆自己的练琴时光曾这样说:“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爸爸,逼我练琴!有些能力的确是天生的,但天赋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通过更少的努力去获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
 
孩子在适合学习的年纪都可以迸发出无限的潜力。但倘若孩子没能发现个人兴趣所在时,就需要父母继续引导。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些孩子看似对什么都感兴趣,但其实大多是三分钟的热度。兴趣只是孩子通往成功的一块垫脚石,想要达到的彼岸,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3、取得十级证书就等于学琴功成名就
 
在朋友圈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鸡汤说辞,“孩子考过钢琴十级就等于功成名就,仿佛随随便便就能举办专场音乐会了。”对此,很多家长深信不已。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考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但我们通过这类考试就意味着可以当英美翻译了吗?答案很显然不是的,因为我们都知道那只是大学生英语的阶段水平测试。
 
同样,学琴考级也是一样的道理,孩子考过十级仅仅代表孩子具备了基本的弹奏能力,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对于钢琴领域已创造出了丰功伟业。
 
唯有坚持练琴才会提升弹奏造诣,这种造诣远比证书更有意义的价值,因为它承载着浓厚的音乐修养和文化。
 
鸡汤虽好,请勿贪杯。最后,希望家长对于各类鸡汤要进行理性甄别,对孩子因材施教。

© 2006-2023 深圳市阿太琴行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2134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学琴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租琴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