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儿童学习钢琴近年在哈市再度成为一股热潮。很多家长相互间打招呼时,互相询问,你的孩子学钢琴了吗?在哪儿学?专家对此提出劝告:“钢琴热”并不足喜,很多家长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钢琴热”存在两大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钢琴热存在两个误区:钢琴师资队伍问题和盲目想学习钢琴的问题。
钢琴师资队伍的问题是师资短缺。据统计,哈尔滨市目前钢琴保有量已达15万架,钢琴老师的数量却远远不够,不合格的教师在钢琴教学队伍中占相当比例。 每年钢琴考级,都有一些孩子因为老师的教学水准不够影响孩子的成绩。 有关人士呼吁,一些音乐院校应增设钢琴幼教专业,专门培养一批钢琴幼教师资力量,有关部门应该对现在的幼儿钢琴教师进行上岗培训。
学习钢琴存在盲目性,是目前钢琴学习热潮中的大问题。家长让孩子学琴的动机各种各样:赶时髦、升学加分,还有望子成“大师”的,还有纯粹为考级的。专 家指出,受这些动机驱使让孩子学钢琴是不对的,家长应认识到钢琴教育的本质是音乐艺术素质教育,钢琴只是个媒介,要通过学习钢琴让孩子学习音乐、了解音 乐、领悟音乐。
经济精力双重负担
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哈尔滨市不少家长在孩子的艺术教育投资上不惜重金。一些家长在小孩还不到学琴年龄时就为孩子买钢琴,一架钢琴价格不 低于万元,上一节钢琴课80元到200元不等。一位孩子通过钢琴业余七级考试的家长称,她为孩子学习钢琴投资已超过10万元。记者调查发现,在中小学里, 每个班里多则三五名,少则一二名,都有业余学习钢琴的同学。
购置钢琴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钢琴的维修、调律,学琴的学费,都是一项长期的支出,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并不轻松。在时间上的耗费也是惊人的,据专业人士 统计,一个合格钢琴手需要 2.5万小时的琴上训练,儿童时期每天练习时间应在6小时以上,以现在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想保证足够练习时间是不可能的,必须放弃部分学业才能谋求专业 发展。
不是靠勤奋就能学好音乐
专家指出,并不是靠勤奋努力就能学好钢琴,要成为音乐家,有几个先决条件:一是极好的音乐天赋;二是物质基础;三是有好的老师。然而,这些条件同时出 现的几率很小,现在,全国有无数的孩子在学琴,但绝大多数孩子并不具有艺术上的天赋与特长,盲目学艺的结果是使绝大多数孩子在艺术的苦海中煎熬。
许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勤奋就能学好音乐,省吃俭用给孩子买钢琴,请钢琴教师,期盼着孩子能学出成绩,许多孩子考到六、七级后,就再也上不去了。家长们 不明白,同样努力为什么总是少数孩子学得好。专家说,一个人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音乐水平,决定因素是他是否具有音乐天赋,个体音乐天赋先天差异非常大,对于 钢琴、小提琴这样高度复杂的乐器,要达到一般的演奏水平,所要求的能力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具备的。孩子学习成绩差距越拉越大,家长一旦发现孩子“不是那块 料”,要尽快寻找孩子的其他闪光点,这才是明智选择。
难在培养孩子的“琴趣”
专家指出,儿童从师学艺之初,仅凭课堂几十分钟的传授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要求,这就需要家长跟孩子一起学习,因为家长的理解力比孩子强,孩子理解不了 的可以回家再耐心讲解,引导孩子按老师要求做。 在儿童学艺入门阶段,不要让孩子一遍遍地弹自己喜欢且易弹的曲子“过瘾”,要提出新要求在难点上多磨炼。
一些孩子是被迫学琴的,造成大人骂孩子哭的“悲惨世界”。有调查证明,让孩子在作业和练琴之间选择,绝大多数孩子宁愿写作业。许多孩子练琴时以喝水、 上厕所为借口,甚至装病、自残逃避枯燥无味的练琴。哈市有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女孩,不惜用自残的方式来表达对练琴的不满。 专家指出,孩子不喜欢弹琴是很正常的。在学琴过程中,每天至少45分钟的练琴对于任何人都很难忍耐,成人耐心做事大多不是兴趣,而是责任和利益。可孩子弹 琴不会带来利益,还要放弃娱乐时间,成年人学钢琴都需要很强的自制力,孩子就更不容易,所以强迫孩子练琴容易引发孩子的过激行为。
想成“器”先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