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很多人这么认为,弹哈农这类手指练习时,速度越快效果越好。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认识。对任何曲子来说,弹得快都不意味着弹得好,哈农也不例外。手指练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训练手指的独立性,颗粒性和耐久性,弹的速度越快越不容易把这三个东西弄清楚。放慢速度弹不仅方便我们的手指接受训练,而且还方便我们处理一些细节。
以下是对手指练习的一些建议:
1.保持音量一致。
以哈农第一条为例,先将速度放慢至40拍以下,以三种不用音量来弹,分别为弱,中,强,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你分清弱和强的感觉。此外,五根手指的音量要一致,这就要求手指之间要兼顾,发力相同。这个练习实际上就是训练各指的均匀,使弱指尽快与强指看齐。搭配不同音量的练习法不仅加大了练习量,还加深了练习的程度,是个事半功倍的练习法。
2.由慢及快,随时放慢。
“由慢及快”的好处大家都已经明白了,在这里说说“随时放慢”的好处。以哈农第三十一条为例,这是一条扩张指距并训练大指与其他四指交替弹奏的练习,对于正在打手指基础的初学者来说,要想弹均匀并不简单。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先以一个较慢的速度(一分钟60拍以下)开始练,在慢速下熟练了后再慢慢加速至80拍,之后再到100拍。如果在加快的过程中出现弱指小于强指的音量或者手腕僵硬的情况,那么就应当立即放慢速度,回到慢速下调整各指的发声并放松手腕。这个方法仅适用于手指练习,练习曲和乐曲我们要求弹奏的完整性,所以应当将速度放慢至可将曲子完整弹完的程度。
3.不宜过多的练习,选经典的来弹。
以哈农为例,第一部分,弹1,8,15即可;第二部分,弹29,31即可。哈农有许多练习都是同样的课题,而手指练习不应重复同样的课题。因为,过多重复那些枯燥无味而意义不大的手指练习对提高钢琴技巧没有实际帮助。有些初学者认为在练琴的过程中,应当多次弹奏哈农,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样做对练习并无帮助。此外,手指练习也不应当在开始练琴的时候就弹,而应当放在一首到两首练习曲或乐曲之后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避免日后对手指练习的依赖——不做手指练习就弹不动曲子。到了一定阶段(车尔尼849)后,就应当减少手指练习的量,而加大音阶,琶音,半音阶等基础练习的量。
4.单独训练大拇指。
这是被大家普遍忽视的一个练习方法。我们弹音阶,琶音无法做到连贯均匀,一部分原因在于大拇指没有得到有素的训练。穿指慢,伸张慢,容易僵硬都是大拇指的顽疾。要想有效的训练大拇指,还得把它单独拿出来练。练习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保留音的练习法,二是穿指练习。第一种练习法可以保留四指的任意几个指,然后只用大拇指弹奏。哈农里提供了这一方面的练习,虽然只有短短几小节,但我们可以在它之上进行发展。比如,固定二、四指,然后大指在其间进行弹奏,之后还可以伸张到更远的距离弹奏。第二种练习法哈农里也有,但不推荐使用。我们可以直接将音阶和琶音分解来练。比如,我们可以单独练习所有二十四个大小调音阶和琶音中需要过大指的地方。其中,琶音的部分,应当将大指伸张开去够音,使整个手掌能平行移动,尽量减少手腕的帮助。
可能有很多人这么认为,弹哈农这类手指练习时,速度越快效果越好。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认识。对任何曲子来说,弹得快都不意味着弹得好,哈农也不例外。手指练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训练手指的独立性,颗粒性和耐久性,弹的速度越快越不容易把这三个东西弄清楚。放慢速度弹不仅方便我们的手指接受训练,而且还方便我们处理一些细节。
以下是对手指练习的一些建议:
1.保持音量一致。
以哈农第一条为例,先将速度放慢至40拍以下,以三种不用音量来弹,分别为弱,中,强,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你分清弱和强的感觉。此外,五根手指的音量要一致,这就要求手指之间要兼顾,发力相同。这个练习实际上就是训练各指的均匀,使弱指尽快与强指看齐。搭配不同音量的练习法不仅加大了练习量,还加深了练习的程度,是个事半功倍的练习法。
2.由慢及快,随时放慢。
“由慢及快”的好处大家都已经明白了,在这里说说“随时放慢”的好处。以哈农第三十一条为例,这是一条扩张指距并训练大指与其他四指交替弹奏的练习,对于正在打手指基础的初学者来说,要想弹均匀并不简单。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先以一个较慢的速度(一分钟60拍以下)开始练,在慢速下熟练了后再慢慢加速至80拍,之后再到100拍。如果在加快的过程中出现弱指小于强指的音量或者手腕僵硬的情况,那么就应当立即放慢速度,回到慢速下调整各指的发声并放松手腕。这个方法仅适用于手指练习,练习曲和乐曲我们要求弹奏的完整性,所以应当将速度放慢至可将曲子完整弹完的程度。
3.不宜过多的练习,选经典的来弹。
以哈农为例,第一部分,弹1,8,15即可;第二部分,弹29,31即可。哈农有许多练习都是同样的课题,而手指练习不应重复同样的课题。因为,过多重复那些枯燥无味而意义不大的手指练习对提高钢琴技巧没有实际帮助。有些初学者认为在练琴的过程中,应当多次弹奏哈农,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样做对练习并无帮助。此外,手指练习也不应当在开始练琴的时候就弹,而应当放在一首到两首练习曲或乐曲之后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避免日后对手指练习的依赖——不做手指练习就弹不动曲子。到了一定阶段(车尔尼849)后,就应当减少手指练习的量,而加大音阶,琶音,半音阶等基础练习的量。
4.单独训练大拇指。
这是被大家普遍忽视的一个练习方法。我们弹音阶,琶音无法做到连贯均匀,一部分原因在于大拇指没有得到有素的训练。穿指慢,伸张慢,容易僵硬都是大拇指的顽疾。要想有效的训练大拇指,还得把它单独拿出来练。练习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保留音的练习法,二是穿指练习。第一种练习法可以保留四指的任意几个指,然后只用大拇指弹奏。哈农里提供了这一方面的练习,虽然只有短短几小节,但我们可以在它之上进行发展。比如,固定二、四指,然后大指在其间进行弹奏,之后还可以伸张到更远的距离弹奏。第二种练习法哈农里也有,但不推荐使用。我们可以直接将音阶和琶音分解来练。比如,我们可以单独练习所有二十四个大小调音阶和琶音中需要过大指的地方。其中,琶音的部分,应当将大指伸张开去够音,使整个手掌能平行移动,尽量减少手腕的帮助。
二、提高弹奏练习曲的效率
提高弹奏练习曲的效率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把握三点就好。一是分速度练习,二是分部分练习,三是只弹经典。
1.分速度练习。
这点在基础练习的部分提到过,所谓分速度练习,就是把一首曲子分成慢,中,快甚至更多的速度来练习。慢速下能把曲子弹完整,没有错音,没有延迟;中速下加入表情后也能弹得流畅;快速下能从容的处理细节和感情。这样练习能让你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错音,更快的达到练习的目的。
2.分部分练习。
这个练习是一直提倡的,因为它的好处有许多。首先,分部分练习对掌握不同的技巧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它可以让你更好的分辨技巧的不同,比如某个部分中有音阶型跑动和灵巧型跑动两种,那么就应当把这两种跑动分别拿出来练,等两个部分都能熟练掌握了,再把他们合起来。
其次,分部分练习对掌握细节有帮助。如果是顺着谱子弹下来,难免会有许多没有注意到的地方,错音也会不少。分部分练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能让你更加熟悉曲子的结构和细节,对于每一部分的注意力也更为集中。比如一首曲子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天弹一个部分,并重复之前的部分,这样你会有更多的精力去熟悉那些部分里的技巧,曲子的练习内容也能被你更加充分的吸收和消化。这样做还能增加刺激的次数。
此外,分部分练习可以更快的背下谱子。道理就和背书一样,一整本的背很难背下来,因为内容太多。但是如果分成几个部分来背就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因为每次的工作量减少了,可以让你有更多的精力去发挥。另外,虽然有的人可以一整本的背下来,但是背的效果其实是很粗糙的。错音漏音一大把,这样直接导致一段时间之后,背过的曲子很快就忘了。所以要想更有效率的背谱,得从分部开始。
3.只弹经典。
纯粹的技术练习曲和肖练,超技等不同,演奏技术往往占了整首曲子的大部分甚至所有的内容。这类练习曲很多,光是车尔尼就写了一千多首,我们要想全部弹完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没有必要。同样的技术,不必在同类练习曲中重复练习。那么什么叫做经典呢?经典在这里的定义是:和你的技术缺点相应的,内容比较充实的曲子。如果一首曲子里能找到两三个和我们的技术缺点相应的内容,那么这首曲子就值得我们反复去弹。这样做的好处是练习有针对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从而减少曲子的数量,进而给我们更多的时间去提高曲子的质量。这个方法对于改善自身技术缺点并提高钢琴技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学习乐曲的效率
乐曲和手指练习,基础练习以及练习曲不一样,它不仅在内容上包括了后三者,而且拥有着比后三者更多的感情因素,所以它比后三者难弹得多。
下面是对学习乐曲的一些建议:
1.分部练。
方法和练习曲差不多,但是分的方式不一样。要想更好的弹奏乐曲,就必须首先了解曲子的结构,比如一首奏鸣曲,你应该知道它的呈现,展开,再现各部,这样你就可以分开部分练习。如果能细到分清主要主题,过渡句以及移调复述等地方就更好了。分部练习对于掌握曲子的大体走势是大有好处的,也更方便我们反复的推敲曲子的内涵。更为主要的是,分部练习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作曲家的构思,从而和作曲家的思想相一致,这对于表达一首曲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把难点拿出来练。
一首曲子之所以弹不流畅,和曲子的难点密切相关。一首曲子里面多少分布着一些难点,比如主题复述时,一些过渡句和经过和弦所在的地方,曲子的高潮部分,主题对比处等都可能出现难点。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把这些难点单独拿出来练,练的时候要加上这一难点部分与前后部分衔接的小节,以便能在解决难点的同时把前后部分连接起来,因为有些难的地方就是这些衔接的地方。此外,除了把曲子的普遍难点拿出来练外,还得针对自己的技术缺陷专门练习曲子中相应的段落,道理和练习曲的一样。
3.多听录音。
有的人反对学习新曲子的过程中听录音,是提倡的。不仅要多听,还要听各种各样的录音。“见贤思其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明白,其实录音于我们也是一样的,多听多借鉴才能博采众长,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那些反对听录音的人也许不知道,许多大师们也在听录音,我们从小到大都耳濡目染着音乐,何来听录音就没有自己风格的说法呢?
4.了解曲子的背景,创作动机,作曲家生平。
每首乐曲都有自己的感情,有些乐曲中的感情甚至丰富得让人落泪。如果我们能在弹一首曲子之前了解它的创作背景那么我们就更容易将自己的感情正确的带入。能够找到一首曲子的气息和灵魂,能够与作曲家的乐思产生共鸣的时候,那么无疑,学习起这首曲子来就快上许多。
现在学习钢琴的人很多,但许多人的方法都不正确,练习的质量不高,效率自然也不高。希望大家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能够结合自身的经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毕竟,合适的始终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