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说,学习专业艺术和在学校求学,对钢琴老师的要求有点不太一样。学校求学,孩子们接受的是集体教育为主的施教模式,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对学生个体的满足和重视程度都很有限。但是学琴不同,学琴更多的时候是一对一,甚至手把手地传授经验和技术,是真正的因材施教。琴童老师的方法、理念,乃至素质和修养,都对学生有着直接和重大的影响力。一个老师优秀与否,除了取决于他本身的专业素质是否过硬,还在于他的授课方式、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规划力和给学生能带来多大的正面能量,也就是这个老师的个人人格魅力。在学校遇到哪一个老师来教学,孩子们是被动的,决定权在学校领导手中,但是学艺能不能找到一个优秀的好老师,却可以让家长来决定!
小竣进入小天使乐团后,从三团走到一团,我接触了大量的琴童家长,发现象我们这样从一开始就能跟对一个合适的好老师的情况并不很普遍。相当部分家长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观察、思考,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更换更适合孩子的专业老师,甚至连换了三四个老师的都不鲜见。这就是一个家长掌握主导权,以孩子为中心对老师进行选择调整的过程。
那么,该怎么去寻找一个好的专业老师呢?
首先要打听这个老师背景或者口碑。背景很简单,假如老师是专业音乐院校(比如星海音乐学院)的专业讲师或者教授,那么这样的老师就可以作为首选。当然这样的老师名额是极有限的,学费也是昂贵的,他们对学生相对要求也高,不会随便收生。不过没关系,起码我们还可以考虑找他们教出来的学生。可是现在打着音乐学院毕业旗号的学生五花八门,怎么辨别真伪呢?第一要看对方毕业的学校是不是传统的专业音乐院校。广东除了星海,其他的什么师范院校等基本上很多就是扩招创收的产物。第二要问专业,小提琴是属于管弦系的小提琴专业,假如对方是教育管理系等其他系毕业,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小提琴最多是他大学时期的选修课而已,离真正的专业生水平相差甚远。所以通过问背景,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这个老师的专业素养是否值得信赖。
其次看口碑。看学生家长对老师有没有较好的口碑,看这个老师的学生本身在他手下有没有较好的成长。这里的成长不一定是有多少孩子考过了几级,这个没什么意义。因为社会上很多老师为了快出成绩,也好对付并不懂行的家长,简化和省略了孩子的基本功,手把手地教学,让孩子只拉考级的曲目,孩子考级看上去貌似层层通关,但是你一拿相同程度的其他曲目给他拉,立刻现原形,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着手处理。这样的考级,基本上是自欺欺人。所以我认为这个成长是指老师可以给孩子,或者说愿意给孩子提供多大的舞台让孩子得到真正的锻炼。家长要和老师聊,看老师对孩子的教学规划是以什么为主线?是让孩子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长大了拿到谱能自娱自乐为目标呢,还是考级通关后就加价提高学费,到高级别好涨学费搏宣传为目标?通过和老师在这方面的沟通,我们大致能了解这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以便结合自己孩子的目标做出取舍。
我举个例子,虽然房老师是小天使乐团的专业老师,他的学生达到水平后进乐团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但是乐团里的各类乐手并不都是他们这些专业老师的弟子,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社会上其他老师的学生考进来的。因为一个乐团光一提和二提席位,就需要几十把小提琴。那么这个老师有没有关注本地少年乐团的发展和进步,敢不敢把自己的学生放进这类代表本地最高水平的集体大熔炉接受锻炼,让孩子增信心长见识见世面,体现的是这个老师的水平和胸怀。我们就看到过有些号称考了几级几级的孩子,被家长带到乐团来应考,面对比他考的级别还低难度的曲谱,却找不着北的情况。所以候指挥在每次考察学生决定升团情况的时候,从来不看考级和获奖证书,都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演奏能力来下判断。
说完老师说家长。有的家长让孩子学琴,首先就是想找一个家附近的,最好还是可以上门的。我倒不是说家附近一定没有好老师,也不是说上门的老师都不好,但是若用这一点作标准,去衡量一个老师是不是可以跟他学,实在是有点儿嬉和荒唐。首先附近有没有好老师,靠的是随机的缘分;其次,根据我这么多年里接触这么多团友家长的访问所得,好老师既要钻研专业,又要业余授课,还有一定的社会活动,其实都是非常忙碌的,学生往往是排着队等上课,老师哪里还有时间顾得上上门教学?
说到这里我再说说学费的问题,这个社会很现实,老师的学费都跟他们的资历相联系的。比如音乐学院的教授一堂课动辄几百上千,再以广州小天使交响乐团的所有各类乐器专业老师为例,他们的收费都是同一个标准。有些妈妈觉得琴行更划算,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在广州,除非这个老师本身就是琴行的老板,否则琴行的小提琴老师相当部分不是二流的就是新手,比如很多是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为什么呢?很简单,琴行本身是要赚钱盈利的,你交的学费里面琴行要和老师分成。真正口碑好的老师不愁收生,都是家长排队等着老师收下孩子,他为什么不在自己家授课,要白白让琴行剥走相当一部分的利润?当然,你能恰好碰到一个正在奋斗,还没有打开局面,成名之初好老师,这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这有点象去赌博撞大运。更多的孩子不是学一年半载就放弃了,就是被父母带着奔波在换老师的路途上。放弃的不说了,那些决定换了老师继续学的孩子,可能当初省下了一点点学费,但是更可能因此浪费了孩子童年最宝贵的不可逆转的时间,要知道,改正一些毛病,比新学更痛苦更艰难更漫长。
我们不妨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让孩子学琴?假如只不过是跟风人有我也有、人学我学,那么其实不学也罢。小提琴是艺术,但是学小提琴的过程绝对不完全是享受。趋易避难是每个孩子的本能,房老师说过,能来求师学琴的,没有笨孩子,只有懒家长和懒孩子。孩子初初学琴的一两年,家长的坚持就是孩子的坚持,家长的毅力就是孩子的毅力。如果家长连送孩子赶点路都不愿意都嫌麻烦,那么又怎么可能有决心有毅力和孩子一起坚持下去,把技术学到手变成艺术呢?
小竣的姑姑在杭州,住在少年宫旁边。夏天,少年宫的广场上晚上居然有扎帐篷的,不少长三角城市开车几个小时过来求师学艺的孩子,在广场过夜等着第二天上课。竣爸感叹说,浙江那边的家长重视教育的程度,实在是领人叹服!关于拜师学艺,古有程门立雪,今有长途奔波,为的都是得一明师(不一定非得是名师,故曰明师)指点。所以我常常说,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态度;家长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高度;家长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立足的境界。如果家长都一味想偷懒贪方便,孩子有样学样,又怎么能吃得下坚持不懈地练琴的苦呢?
一个好老师的学生,一定不会只限于邻近几条街几个小区。比如房老师,他虽然住在天河区中心位置,但是他的学生却遍布广州各区,其中不乏来自花都黄埔番禺等较远地方的孩子。且不言我们自己的老师,我说我认识的一个琴童家长,她带儿子拜师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一家本来在其他珠三角城市居住,几年前想让孩子学琴,打听到一个广州有一个知名的老教师很有名望,把儿子领过去拜师,却被老师婉拒了。但是,她没有因此就气馁,她把新买房的购房合同拿给老师看,告诉老师为了方便孩子学琴,他们已经下决心在广州定居。老师被她的执着果敢打动了,收下她儿子,几年过去了,这个孩子爱上了小提琴,现在是那位老教师最喜欢的弟子之一。小竣有一个团友,家长当初为了给儿子找一个专业好老师,在并不熟悉这个圈子的情况下,开车到星海音乐学院去挨个问,直到问到一个教授家里,诚心求学,最后这个孩子成了教授最年幼的弟子。这都证明了功夫不怕有心人的道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啊!
写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很多通过各种途径找我的家长。她们都希望我能更多地介绍专业老师,或者希望我向房老师推荐她们的孩子。关于房老师,我过去在博文里对他有过诸多描述,假如有心的话,只需要点击我博客首页“博文分类”里的“小提琴”分栏,就可以看到很多他的教学细节和为人点滴,窥一斑即可知全豹。可是要我推荐,就真的是难为我了。房老师收生,都要先面试孩子和家长,经过沟通后再行斟酌。试问,我和绝大多数的网友素未谋面,我并不了解你和你的孩子,凭什么去向老师推荐呢?我能做的,最多是告诉你老师的联系方式,有这样一位我个人作为家长,对他非常认可的老师在那里。要不要拜他为师,那是你们自己的选择。所有音乐老师们都对准备好了的琴童敞开着大门,如何进门让你满意的老师认可你和你的孩子,那是你们自己的事,不是吗?
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家长把老师看得多重,老师就会把你的孩子看得多重。祝福每一个想学琴的孩子,都能找到一个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