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庞女士想把两年前为儿子买的这台钢琴卖出去
前天,家住渝北的谢师傅打进时报通66099999说,他想给女儿买一台钢琴,二手的,每个周末,看到学艺术的女儿回到家里,练不到钢琴,很着急。昨 天,他的这个需求通过时报发出去后,有十多个读者反馈说,他们家有钢琴闲置。还有7个读者,也都是家长,打过来,都说钢琴闲起的,还有2家二手进口钢琴 商,说有德国进口的,不过,价格5000肯定打不住。
我们把这些信息再反馈给谢师傅,他的声音低沉、沙哑,说,价钱只是一方面,主要是质量要好,音要准,不能单单只管价格,当然,价格超过5000,也是没办法。
“透支”三四年,也要买钢琴
谢师傅说,他62岁,退休了,原先是在国企酒店做厨师的,退休工资每个月2000多一点。
“现在,老婆、岳母、我,三口人住一起,女儿还小,刚12岁,在艺校上学,周末回来就是四口人。”谢师傅声音依然沙哑。
他说老婆没得工作,岳母年纪也大了,家里就靠自己一点退休工资,特别是女儿念了艺术学校,一年要六七千的学费,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给女儿买钢琴,5000这个价,是他们能出的最高价了,是他跟老婆、70多岁的岳母一起商量的。当时往后算了三四年,就是说,这三四年,吃,过得去就行,衣服,能穿尽量不买,零花钱,除了孩子,大人基本不花,孩子也要少花,练琴要紧。
当然,前提是要有钢琴。
女儿学得好,还考进了艺校
为什么非要钢琴呢?谢师傅说,孩子专业是学二胡的,因为自己原先做厨师,业余还拉下二胡,业余组里算是不错了,女儿七八岁时,谢师傅想让她学拉二胡,就先拉给女儿听,女儿托着腮听了后说,不想学。
两年后,女儿突然和他说,自己想了很久,想学二胡。“我高兴惨了,给她说,很苦啊,女儿说,不怕。我就说,爸爸找全重庆最好的二胡师傅教你,于是就托人找了一家艺术团的首席二胡师傅教她,生怕自己半路出家,教不好。”谢师傅声音沙哑地笑笑。
果然,女儿的二胡拉得很好,小学毕业后,很多艺术学校来要她,“但女儿说,一定要自己考,考上了才算。嘿,真的考上重庆艺术学校了,本来可以学其他专业的,女儿又说,二胡小,便宜,其他都太大了,应该很贵。”谢师傅说起来,声音发颤,有点骄傲的意思。
选了一大圈,5000买不到钢琴
现在,女儿的成绩很不错,谢师傅说,前段时间还得了一个“最好学生奖”,奖了三百块。
女儿拿着奖金回家,顺便说了一件事:二胡老师说,二胡的音要是再提高,要用钢琴来找音准,平时都在学校的琴房练,要是有条件,家里也买一台,节假日,回家也要练。
谢师傅说,好啊,没有条件也要买。一家人一点点地算,算了很多道,最后得出了5000元钱的钢琴费。
趁着女儿高兴,就带她到几家琴行去,“看了很多家店,都要一万多,最后脚都走累了,到了一家琴行,女儿弹了下,很好听,问价格,只能一万稍微少一点,女儿摸了摸琴弦,停下来,没说话。”谢师傅的声音更低了。
最后,他们没有买成琴,一家人都不说话。
“还是女儿先说话的,她说,‘爸爸,我发现有些同学,练钢琴不认真,明显是不喜欢嘛,打听一下,他们家有没有钢琴,不想弹了,咱们买来,说不定5000块钱得行’。”谢师傅声音强制性地拔高。
他给女儿说,不要问同学,他来打电话问问时报,看看谁转让二手钢琴。
曾经想过自己做一个
谢师傅说,自从女儿要买钢琴那天,他就开始研究钢琴,找一些以前的音乐书,看看钢琴的构造什么的,自己能不能做一个,发现这个难度太大,不要说什么琴弦,就是钢琴木就很难弄,要原木的,还要放到水底浸泡、沉淀、定型,要过很多年,不然,容易变形,音就不准了。
谢师傅一再强调,不管是二手还是三手的钢琴,质量一定要保证,就是要给二胡校音的,音不准,不是害了孩子嘛?
以前是厨师,喜欢唱两嗓子
尽管谢师傅以前是做厨师的,但他能拉会唱,嗓门特别好,十多岁还曾演过《红灯记》,他被推选为演李玉和,就是冲着他声音高亢洪亮的特点,唱出来的,也都是铮铮的声音。
后来,到一些饭店、培训班“走穴”,给人家上烹饪培训,讲完课,还要唱两嗓子,人家都说他唱得好。
于是,谢师傅老来得女,也觉得,女儿是遗传了他的天赋,她二胡拉得好,就让她上了艺校。
谢师傅说,女儿很懂事,有一次,当着妈妈、外婆的面说,一定要学好,以后自己谱曲,伴奏,唱歌给爸爸听。
“我听了特别欣慰,想一想,自己都这么大岁数了,又遭了病。”谢师傅沉吟半天,声音低沉地说,自己再想唱歌太难啦!
问谢师傅,嗓子是有点沙哑,感冒了吗?
他说,得了喉癌,声带切除了,只能说这么大声,以后,只有听女儿唱了。
本报记者 郭璟
昨天的热线回复:
任婆婆住在北碚,家里的钢琴已经放了十年,在角落里孤独地站着。
“我们买的是演奏琴,118的,一般学钢琴的琴是114的。十年前,9000多元,这台钢琴是给孙儿买的,当时孙儿5岁,说喜欢弹琴,一家人专门找了一个音乐老师帮忙选钢琴。可没多久孙儿就觉得不喜欢了,再后来,孙儿去北京读书了,钢琴就这样放在家里,十年没响。”
庞女士和老公是自己做生意的,家里钢琴是两年前买的,为了9岁的宝贝儿子。
“当初我们觉得自己都没什么音乐细胞,想让儿子能在这方面有点突破,把他送到了琴行学钢琴。花了8000多元给儿子买了架钢琴。钢琴放在儿子卧室,有了钢琴,每天回到家做完功课,儿子就会练上一两个小时。可好景不长,钢琴买回来刚两个月,儿子又不想学了。”
……
有话想说:“看过《钢的琴》吗?虽然个中曲折不一样,但父爱,同样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