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楠新作曲首先弹给陈曦听
买一台钢琴练习,她没钱
陈曦,今年30岁,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儿时的陈曦特别喜欢音乐,收音机里的歌曲,她只要听一次就能完整地哼唱出来。父母发现女儿这个天赋,就带她到泸州师范学院找老师学习钢琴。
陈曦对钢琴表现出很大热情,每次都主动提醒妈妈:“该去弹琴了。”当时,拥有一台钢琴对陈曦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入加一起每月才100多元,而当时最便宜的钢琴要4000元。”
没钱买琴,妈妈用纸板画上钢琴键盘给陈曦练习。“我每天都踮脚站在小板凳上,津津有味地弹纸键盘,想象着优美的音乐,一弹就是三四个小时。”
见陈曦如此喜欢钢琴,妈妈找遍所有亲戚借钱,给陈曦买了一台,“买琴那天,我一大早就趴在阳台上,眺望院门的方向,直到一台大钢琴出现在院子里,我高兴得连蹦带跳冲到门口,把钢琴摸了又摸。”
弹琴要修长手指,她没有
后来,陈曦接触到更多专业钢琴老师。“不少老师第一眼看到我的手,就说我不适合学钢琴。”陈曦说,弹钢琴的人需要修长的手指,一般要能跨越10个琴键,而她只能跨越8个,先天条件不算太好。
虽然老师们的话让陈曦很挫败,但她没有退缩,“别人轻易就能按到的琴键,我就努力练,把手指韧带拉长、拉软,就能弹到了。”每次弹琴,她都会刻意把手张大、再张大。每张一次,手都会酸痛难忍,每天练琴结束,她的十指都会瑟瑟发抖。
重庆师范大学迎来两位特殊新老师:他是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作曲博士,她是同一所大学钢琴演奏博士,他们是重庆第一对海归音乐博士伉俪。
作为重庆首对海归音乐博士伉俪,王文楠和陈曦并非出身艺术世家,家庭并不富裕,甚至没有先天音乐才华。谈起现在的成绩,他们轻描淡写地说只是喜欢音乐。
简简单单的“喜欢”二字,让他们义无反顾地倾其所有,用梦想打破现实束缚,从平凡人跻身音乐领域的佼佼者。
他们都是音乐博士
作曲要钢琴基础,他没有
王文楠,今年31岁,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与很多重庆孩子一样,上小学时父母带他到少年宫学特长。当时乐器中手风琴最便宜,身为普通工人的父母便让他学手风琴,两年后转学单簧管,后来进入西南师范大学深造。
由于爱好创作,大学里王文楠选择作曲专业。“一般作曲的人都要有一定钢琴基础,我进大学时一点钢琴都不会。”王文楠开始自学钢琴。
“我每天都去学校琴房练习,一练就是10个小时。”那时候,同学们常常听见琴房传来夜半琴声,由于刻苦练习,王文楠进步很快,甚至超过不少钢琴专业的学生。“有一次,我去旁听钢琴系的大师课,老师听我弹奏一曲后问我学钢琴多久了,我回答两年,老师非常吃惊。”
电子音乐要编程,他不会
在美国,王文楠又接触到他在国内从未涉及的音乐领域———电子音乐,让他一开始不知所措,“电子音乐需要很多电脑编程的知识,还要会很多计算机专业词汇,以前都在练乐器,哪里知道计算机。”
为了不落在其他同学后面,王文楠自己开夜车,一头扎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电脑编程领域,很快迎头赶上,学得游刃有余。